典型案例|民熙科技:民農云倉助力糧貿企業實現玉米資產數字化
發布時間:2022-10-17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民熙科技簡介
民熙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民熙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民生電商旗下供應鏈數字化基礎設施服務商,致力于以科技為手段,突破產業鏈金融服務瓶頸。
民熙科技基于民生電商集團科技、電商、金融等業務場景的綜合優勢,在全國范圍內建設運營民熙現代金融物流產業園,以園區標準化智能金融監管倉為物理載體,以資產數字化管理云服務平臺為中樞,聯合地方政府、產業、金融機構,提供“科技+金融”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綜合解決方案,為產業賦能,助推區域產業升級與發展。
一、民農云倉——供應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
民農云倉是民熙科技推出的聚焦糧食行業的供應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基于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以貨物智能監管、設備反欺詐、倉單實時動態評價等系統組成資產數字化管理平臺,用物聯網生成數據,用區塊鏈來管理數據,用視頻來管理事件,用倉單綜合評價管控結果,用多終端實現多方互相監督,從而實現實物資產向數字資產的轉化。
民農云倉通過智能科技手段搭建的貨物數字管控平臺,將糧食供應鏈的糧食資產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成功對接,構建糧食供應鏈融資的科技通道。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管理糧食產業鏈上大、中、小微企業的資產安全,為銀行動產風險管控提供服務和手段,為糧食行業提供了貨押模式等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有效解決糧食行業傳統貨押業務確權難、監管難、評估難、處置難的痛點。
(一)實現全方位貨物監管
民農云倉智能監管倉基于數量自動監測、品控自動監測、車輛識別,由人工品控作業、人盯監控視頻升級為科技和系統規則判斷,做到監管24小時不間斷的智能化盯防,從控貨的本質出發,解決一物多押、貨不對板、貨物丟失等多重問題,如圖1所示。
圖1 民農云倉智能監管倉
以玉米為例:民農云倉根據玉米的儲存特點,庫內通過配置溫濕度傳感器、水分測定儀等物聯網設備,及時監管在庫玉米的品質;通過配置AI攝像頭、糧食數量掃描儀等設備可實時監控糧食數量變化;同時通過AI攝像頭及配置信息,及時監測陌生人、車闖入,倉門開啟等預警事件,保障在庫貨物安全,如圖2所示。
圖2 民農云倉IoT設備監控示意圖
(二)不間斷動態監測,形成可信數字倉單
基于區塊鏈技術,民農云倉圍繞智能監管倉內資產形成的數據多維度進行交叉安防驗證并加密傳輸到聯盟鏈各節點的賬本中,通過智能合約規則形成數字化倉單,如圖3所示。同時,民農云倉作為參與《全國性可流轉倉單體系運營管理規范 第2部分:玉米倉單》標準建設的倉單運營平臺之一,為玉米從實物資產到可信數字資產的轉變提供標準化指導。
圖3 全國性克流轉倉單體系運營管理流程
(三)全方位互動,實現風險不間斷集中監管和督導
民農云倉采用多屏互動模式實現全天候可視化不間斷集中監管與督導,包括對電子倉單整體情況動態跟蹤與評價,貨物全方位監控與風險預警提示,數據監控以及風險事件管理人員管理決策等。
存貨人、倉儲企業、監管企業、融資企業和銀行類信貸機構等,均可通過云倉監控督導平臺、云倉管理小程序,及時監控貨物及數據情況,及時跟進各預警事件進展,如圖4所示。
圖4 民農云倉資產數字化科技平臺
二、民生云倉助力糧貿企業實現玉米資產數字化
(一)項目背景
山東省某核心糧貿企業主營業務涉及飼料生產、食品加工、種畜禽繁育、進出口貿易、養殖擔保等,集團有下屬企業近300家,員工5萬多人,飼料與禽肉銷量均居國內領先位置。
面對發展迅速、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隨著收糧季的到來,該糧貿企業一方面需引入資金,來幫助其關聯子公司進行代收代儲存業務,擴大玉米采購規模,解決產業鏈中相關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因銀行對監管倉的數字化要求,該糧貿企業需尋求科技公司對監管倉進行改造升級,解決人工管理效率低、貨物信息獲取不及時、核查難等問題,提升在倉貨物的科技監管,逐步向著規模化、智能化的模式轉變。
(二)解決方案
民熙科技分析該糧貿企業的需求,利用民農云倉與下游客戶核心糧貿企業子公司合作,通過“代理采購+科技監管”模式,助力實現玉米資產數字化管理,如圖5所示。
圖5 民農云倉解決方案
在資金方面:民農云倉和下游客戶簽訂遠期代理采購協議,和上游客戶購買協議標的物,存入監管倉后,辦理抵(質)押完成銀行相應手續后放款,下游客戶還款提貨。
民農云倉平臺利用第三方倉庫開具的倉單進行融資完成銀行授信,為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為產業鏈提供資金服務。
在科技監管方面:民農云倉利用科技手段,在標準監管倉庫上增加物聯網設備,對倉庫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為智能監管倉,加強對倉庫實時監控;建立糧情監控系統,對糧食溫度、濕度、氣體濃度、蟲害、水分等參數進行采集、存儲,向平臺發送數據。改造后的智能監管倉基于數量、品控自動監測、視頻結構化、車輛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由人工品控作業、人盯監控視頻升級為機器和系統規則判斷,減少人工干預,實現了監管倉內貨物24小時不間斷智能化盯防,如圖6所示。
圖6 智能監管倉改造示意
(三)項目成果
滿足企業資金引入需求:通過民農云倉平臺對第三方倉庫的數字化改造,使得該糧貿企業達到銀行對監管倉的要求,完成資金引入,提升企業采購規模,實現金融科技賦能。
提升企業融資交易便利性:民農云倉基于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對貨物進行監管,利用區塊鏈技術,鏈接產業中各方上鏈及金融機構,打造多方互信的聯盟鏈網絡,將智能監管倉內實時采集的玉米數據多維度進行交叉安防驗證,并加密傳輸到聯盟鏈各節點的賬本中,通過智能合約規則形成可信數字倉單。同時平臺對接“倉單信息登記平臺”,對數字倉單進行登記,可在金融機構的支持下進行全國性流轉,促進倉單擔保融資等,為企業融資交易帶來便利。
提升倉庫科技監管能力:民農云倉通過在倉庫部署AI攝像頭、傳感器、電子地磅稱等智能設備,結合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對倉庫進行數字化改造,通過多屏互動可及時監控庫區貨物情況,實現風險不間斷的集中監管和督導,提升風險處置效率,節約人力成本。當前已形成標準化規則,可快速布置到其他倉庫進行監管作業。
三、取得業績
民農云倉自推出以來,已與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供銷糧食產業有限公司、河南糧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通糧糧食購銷集團有限公司、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糧食油公司、四平市四糧集團有限公司、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核心企業,就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糧食品種展開合作。目前已經為核心企業實現融資近10億元,交易規模約30億元;并與多家主要國有商業銀行和地方性商業銀行等達成長期合作,獲得授信近60億元。
四、下一步計劃
民熙科技未來在數字化供應鏈科技服務方面將繼續秉承和圍繞服務三農的目標,堅持以“鄉村振興、助力小微企業”為業務發展方向。在接下來的業務發展中,民熙科技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托先進數字技術,以及民農云倉的成熟經驗,根據糧食品類調整監管邏輯,實現模式復制和品類拓展。
作為民熙科技在農業中的重要實踐,未來民農云倉平臺不僅對接銀行機構可實時為供應鏈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務,還將陸續上線期貨、保險、物流等諸多相關業務服務,以供應鏈金融創新推動多行業數字化發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