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中國倉儲配送大會暨第十二屆綠色倉配大會在寧波召開
發布時間:2025-06-30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2025年6月26日-27日,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主辦,以“高效精益 綠色低碳”為主題的第二十屆中國倉儲配送大會暨第十二屆綠色倉配大會在浙江寧波召開,320余家企業的500余位代表參加會議。
26日上午,中國倉協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燕主持會議并致辭。她表示,今年既是中國倉協成立30周年,也是倉儲業大會創辦的第20個年頭。20年來大會聚焦倉儲、全面推動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創新發展,將倉配綠色化作為倉儲現代化的重要方面、與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一體推進。本屆大會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召開,邀請國家相關機構領導、行業專家與企業運營專家分享各自領域前沿理念、技術成果、實操經驗、展示經典案例,期望通過大會凝聚行業共識,持續深入推動倉儲現代化建設。
中國倉協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燕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武傳亮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情況和政策導向”主旨發言中指出,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是商務部落實中央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部署的具體行動。他詳細梳理了商務部在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方面出臺的政策、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并對物流配送支持政策進行了解讀。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武傳亮
中國倉協會長沈紹基的“倉儲業‘十四五’成果與‘十五五’趨勢”主題報告,全面總結倉儲業“十四五”期間的成果與現狀:城市末端與縣域網點、冷鏈設施補短強弱成果顯著;產業結構上中小企業數量增加,但國有綜合物流集團的成立及民營企業并購頻繁造成行業集中度提高;設施規模供求基本平衡,階段性、結構性有余;技術應用領域標準化程度提升,綠色化體系建立,而數字化、智能化剛起步需深化普及,硬件設備國內趨飽和亟需拓展海外市場;服務創新方面,倉配一體與城鄉一體化基本實現(共同配送比率仍待提升),服務領域與服務能力達到深度融入;即時配送、冷鏈配送、海外倉儲、金融倉儲等細分的專業領域取得突破;但企業收入與盈利增速放緩成為倉儲企業的最大困境,外延式增長如何轉型為內涵式發展成為最大痛點。面向“十五五”,他強調需把握三大形勢與底層邏輯的變化:市場需求與矛盾從內需驅動轉向“內外需雙驅動”、單渠道服務轉向全渠道服務、高速量增轉向平穩增長與質的提升;行業定位與功能從被動樞紐節點轉向主動的驅動力與前置條件,由成本中心轉向為增值中心,由儲存轉向周轉,由單一環節的簡單服務轉向全鏈條的增值服務;發展動力從外延擴張轉向內涵式品牌建設與精益管理,從追求規模聚焦數智技術、模式創新與提質增效。他表示,未來五年,倉儲業發展趨勢與重點將圍繞業內協同、產業聯動、國內外一體、技術升級和精益管理五個方面展開,引領倉儲業創新發展、行穩致遠。
中國倉協會長沈紹基
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圍繞“AI+大數據重構倉儲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新模式”,闡述了AI與大數據技術對倉儲物流及供應鏈體系當前及未來的重構作用。他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已在關鍵領域深度賦能行業實踐:首先是推動供應鏈數字化升級,通過構建流程架構實現了全鏈條大數據的貫通應用;其次是區塊鏈技術融合,借助供應鏈流程的代碼化推動產業升級;第三是驅動場景化創新落地,在客戶服務、供應鏈可視化、無人駕駛運輸、無人機配送以及綠色低碳物流等多個具體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他特別提到,AI在智能路徑優化系統、倉庫中的人形機器人應用、增強供應鏈透明度、軍事物流以及應對貿易戰等特定場景中已展現出成效。面向未來發展,他建議,企業需保持對技術最新應用的敏銳感知,并掌握基礎AI工具的應用能力以做出更優決策;在創新路徑上,大型企業應側重于平臺創新,而中小企業則適合聚焦于應用創新。他強調,企業應用AI的核心關鍵在于有效整合現有信息系統,利用AI技術處理結構性數據,從而達到簡化流程、提升運營效率的根本目標。
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綠色建筑發展處副處長酒淼的“綠色建筑標準與倉儲配送設施的融合發展”演講,從政策、環境、市場三個維度分析了倉儲建筑與配送設施的綠色發展的必要性,并重點解讀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的修訂要點:重構評價技術指標體系、重新定義綠色建筑并拓展綠色建筑內涵等內容。她指出,當前綠色建筑系列標準已覆蓋工業、辦公、醫療、酒店等多類建筑類型,貫穿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實現從單體建筑到區域化擴展的體系升級,且全國各省市配套評價標準相繼落地實施,然而倉儲配送領域仍處空白。她建議,中國倉協可結合行業標準《綠色倉庫評價與要求》(SB/T 11164-2016)的宣貫經驗,基于我國倉庫設施的實際情況,探討制定適配綠色建筑體系的倉儲配送專項標準,加速產業綠色融合進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綠色建筑發展處副處長酒淼
京東產發創新生態負責人以“打造全球倉網體系,助力智能供應鏈綠色發展”為題,系統介紹了京東產發在全球倉儲基礎設施布局與綠色低碳實踐方面的創新成果。京東產發作為京東集團供應鏈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構建智能、綠色、高效的現代化倉儲基礎設施,依靠全國倉網布局、多樣化產品與定制化改造、客戶為先的服務、綠色生態合作等優勢,重點服務汽車制造、光伏新能源、電商、零售、快遞快運、3PL、冷鏈醫藥等7大行業客戶。京東產發海外業務遍布印尼、越南、新加坡、英國、荷蘭、德國、日本、阿聯酋、澳大利亞以及中國香港等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攜手京東物流為國內企業出海提供倉配一體服務,為全球綠色智能供應鏈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京東產發創新生態負責人
26日下午會議由中國倉協技術應用與工程服務分會秘書長劉金友主持。
中國倉協技術應用與工程服務分會秘書長劉金友
中國倉協副會長王繼祥圍繞“綠色倉儲配送成果與展望”回顧了推動我國倉儲配送綠色化發展的進程:2014年,在商務部指導下,中國倉協發布了中國首份《綠色倉儲與配送行動計劃》,提出了以設施綠色化、作業綠色化、管理綠色化、包裝綠色化為核心的四大解決方案,連續召開十一屆中國(國際)綠色倉儲與配送大會、建設綠色倉配評價體系、推廣綠色物流技術與裝備、發布綠色包裝系列研究報告,有效推動了倉配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重大成效。以倉儲設施綠色化為例,截止2025年6月,通過綠色倉庫評價的庫區950多座,總面積5500萬平米,通過對標綠色倉庫評價指標進行設計和改造的倉庫,碳排放同比減少21%-65%。對于綠色倉儲配送未來的發展,他提出需深化《行動計劃》中的三大市場機制:通過后市場機制的建立,引導用戶認知"高購置成本、低使用成本"的綜合優勢,破解節能產品推廣瓶頸;通過市場傳導機制的建立,將綠色服務嵌入產業鏈上下游,通過采購、生產、物流協同實現綠色理念跨領域傳導;通過碳交易評估與交易機制的建立,構建綠色效果定量測評體系,銜接國內外碳交易市場,將減排量轉化為經濟收益。三大機制分別從成本理性化、產業鏈協同化、環保價值貨幣化的維度突破行業痛點,可為綠色倉儲配送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系統支撐。
中國倉協副會長王繼祥
寶灣物流控股有限公司工程部總經理趙倫兵以“雙碳目標下物流園區低碳發展策略”為題,介紹了寶灣在園區設計、建設階段融合綠色低碳理念,通過節能建筑設計優化能耗結構,應用光伏發電技術降低碳排,采用綠色環保建材控制全周期污染,同步配套雨水回收系統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部署智能能耗管理平臺對能源消耗進行精細化管控,踐行了物流園區全壽命周期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為行業提供可復制的低碳發展樣板。
寶灣物流控股有限公司工程部總經理趙倫兵
青島螞蟻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華南區銷售總監王曉剛在“螞蟻機器人:智能驅動,賦能室內外全域高效搬運”演講中,重點介紹了L4級室外無人駕駛牽引車、飛揀機器人、全向移動AMR等螞蟻機器人產品矩陣及其應用場景。他表示,通過螞蟻機器人混場調度平臺,輕松集成不同品牌、不同型號機器人設備及其調度系統,打通軟硬件產品數據壁壘,實現不同廠家機器人及物流動線資源的共享。
青島螞蟻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華南區銷售總監王曉剛
蒙牛集團常溫事業部安環可持續發展部總經理高安平以“蒙牛ESG變革實踐”為題,分享了蒙牛在綠色倉配、可持續公司治理、共同富裕的責任、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負責任的產業生態圈以及營養普惠的卓越產品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他著重介紹了在綠色倉儲與配送方面,蒙牛通過建設綠色倉庫、優化運輸路徑、推廣循環包裝、應用清潔能源,并協同供應鏈伙伴推進倉庫綠色升級與碳排管理能力建設,切實降低產品全鏈路碳排放;并計劃通過新能源技術應用研究、數智化配送平臺構建、碳足跡全鏈路監測、構建產學研合作生態聯盟等措施持續深化倉儲配送綠色低碳轉型,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升級。
蒙牛集團常溫事業部安環可持續發展部總經理高安平
河北港口集團集中采購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劉波在“物資供應鏈倉儲管理的探索與實踐”的演講中,從國家政策指導、集團倉儲戰略、具體舉措等多個方面,詳細解讀了河北港口集團通過創新和改革,加強機制建設、搭建鏈上云倉平臺、建設綠色倉儲、注重人才培養,推動倉儲管理的轉型升級,并依托分布式光伏發電、智能照明系統、非傳統水資源使用等措施,實現物港口資供應鏈倉儲管理綠色化、高效化的協同發展。
河北港口集團集中采購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劉波
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付振明以“創新驅動鏈動未來——鏈傳動技術在綠色高效倉配體系中的實踐與應用”為題,分享了新型推送鏈、新型密封圈套筒齒形鏈、高性能滾子鏈等傳動技術在倉儲配送領域中,展現的高載重、高精度、高穩定性以及環境適應性強的優勢,有助于倉儲配送設備的可靠性與效率的提升。他表示,未來技術突破將聚焦輕量化材料應用(碳纖維-合金復合結構)、納米復合涂層耐磨強化、智能故障檢測系統、數字孿生預測性維護四大方向,通過材料科學、智能傳感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為綠色倉配體系提供高效節能的傳動解決方案。
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付振明
普洛斯中國資產平臺ESG總監馬劍鳴圍繞“普洛斯ESG 和低碳實踐”,分享了普洛斯在物流倉儲、冷鏈基礎設施持續布局的基礎上,聚焦供應鏈、大數據、新能源三大領域,從規劃設計到運營實施,全面推行低碳化建造、智能化管控等創新實踐,將ESG理念融入企業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獲得國內外多項綠色建筑相關認證。他表示,普洛斯以ESG的貫徹實施,為客戶提供綠色電力以及提質增效型基礎設施服務,為投資人開展資產投資和管理,賦能被投資企業科技與業務模式的突破,為員工、合作伙伴及社區構建成長共贏生態,踐行“經濟-環境-社會”多維可持續承諾。
普洛斯中國資產平臺ESG總監馬劍鳴
浙江杭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售前技術部部長包雨凱在“杭叉智造助力智能物流”的演講中,分享了杭叉智能科技在各類型無人叉車、揀選搬運機器人、堆垛機、穿梭車等設備方面的技術創新,并表示杭叉智能科技持續打造“解決方案+設備+系統”一體化服務,通過定制化物流方案設計與實施、WMS管理系統深度集成,助力倉儲物流的高效升級。
浙江杭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售前技術部部長包雨凱
丹佛斯集團物流行業經理周世忠的“智能化,驅動綠色倉儲高效升級”演講,重點介紹了全面性的傳動解決方案在食品飲料行業的應用,通過使用智能變頻器,對電機繞組絕緣、震動、軸承磨損等方面的監測,對傳感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提高設備綜合效率、增加正常運營時間、實現預測性維護,助力綠色物流高效升級。
丹佛斯集團物流行業經理周世忠
6月27日上午會議由中國倉協副秘書長郭雷潮主持。
中國倉協副秘書長郭雷潮
GRESB中國首席代表鄧耀華圍繞“ESG評級助力物流不動產創造可持續價值”,介紹了GRESB(格睿思)作為針對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全球可持續發展評級機構,其評級體系與國際主流的ESG框架、協議和披露標準相結合,被全球金融和資本市場廣泛認可,參與評級可以達到吸引投資、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該體系創新性實現國際標準與本土實踐兼容,目前已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及《綠色倉庫評價與要求》(SB/T 11164-2016)納入認證體系,使獲得國內綠色評價的企業同步獲得國際資本青睞。他表示,2025年起GRESB嚴格提升績效門檻的同時,減少申報負擔,這一戰略升級將推動物流不動產以更高標準、更低成本實現可持續價值的提升。
GRESB中國首席代表鄧耀華
九識(蘇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渠道及銷售副總裁王俊以“綠色物流驅動未來,九識引領城配變革”為題,分享了九識智能作為全球覆蓋城市最多、累計商業化運營里程最高、交付量最大的無人駕駛科技公司,以“全棧自研+場景深耕+全球布局”為核心,在持續突破如動能回收等關鍵技術的同時,積極采用多種合作模式,構建了城市級移動空間管理運營平臺,專注為城市場景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無人配送解決方案;方案已在工廠物流、餐飲、商超、蔬菜、醫藥配送等多場景落地,降本效果達到36%-62.2%。
九識(蘇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渠道及銷售副總裁王俊
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高級主管高勐在題為“汽車行業生管物流標準化與精益化的協同發展”的演講中指出,面對汽車制造業對物流管理與配送體系日益提升的復雜要求,標準化與精益化管理的協同發展是推動行業持續升級的關鍵路徑。汽車生管物流在“循環、短周期、高積載、柔性”四項基本原則指導下,通過戰略規劃決策、構建內外部供應鏈體系、規劃倉儲配送數字化與信息化系統、優化作業流程與庫存管理分析、實施綠色包裝規劃等措施,實現成本優化與效能躍升的雙重突破。面向未來,他提出一是構筑基于綜合最優理念、符合中國特色的國內與國際物流體系;二是在充分研討基礎上引入物聯網等先進物流技術;三是持續深化供應鏈前端管理與業務流程優化。此外,一汽豐田還將持續完善培訓體系、加強人才培養,并積極通過行業協會平臺交流知識與經驗,致力于推動汽車物流行業向更高效、精益和綠色的方向可持續發展。
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高級主管高勐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共同配送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見培軒在“中國倉協咨詢工作開展情況簡介”的演講中,系統介紹了協會咨詢工作的創新成果與服務生態。依托強大的專家智庫、標準體系和豐富實踐經驗,中國倉協深入整合企業與政府資源,構建了覆蓋物流園區規劃、倉網布局規劃、企業戰略規劃、倉儲數據調研、技術設備選型及倉配運營優化六大核心領域的全生命周期咨詢服務能力,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項目執行中,團隊通過企業最佳實踐(WERC)評估、深入現場交流問詢及問題分類分析(執行表)等方式精準診斷企業現狀,并據此配置專家資源,同步開展專業課程培訓與現場實操指導,有效推動企業管理團隊實現從粗放型向精益化的轉型升級,顯著提升現場管理水平、運營能力和團隊職業素養。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共同配送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見培軒
石家莊美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世聽以“精益管理賦能發展,協同創新共贏未來”為題,分享了美達供應鏈在中國倉協的逐步指導下,以5S管理為基礎,進一步引入精益化管理并取得初步成效:效率上,倉庫作業效率顯著提升20%,差錯率大幅降低至0.0002%;成本上,通過自動化設備節省15%人力成本,并通過動態分區管理提升倉儲空間利用率30%;管理上,建立全面的標準化操作手冊,并培養20名專業倉儲管理師以提升內部培訓體系。
石家莊美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世聽
西安交通大學浙江研究院副院長、全球智能裝卸機器人聯盟雷衛鋒圍繞“全景裝卸與裝卸之道”,為智能裝卸行業提出系統性發展指南:企業需立足于裝卸貫穿"物鏈網"全流程的宏觀定位,并在需適配全機型、全載具、全形態貨物微觀場景中尋求突破;以“多快好省穩”為原則優化技術路徑,通過遵循自然設計原則、系統整合思維并構建裝卸智能體系,實現技術融合創新,以精準場景化方案代替低水平競爭。他強調行業需堅持原創思維與質量服務雙驅動,通過科技重構裝卸生態,推動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降低,實現產業升級與社會效益雙贏。
西安交通大學浙江研究院副院長、全球智能裝卸機器人聯盟雷衛鋒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倉儲貨架生產企業調研報告》《綠色倉儲配送行動宣言》《2025年中國倉儲配送行業發展報告》的發布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