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熟妇女AAAAA色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高清完整,成人一级毛片

中國倉儲與配送網
首頁 | 登錄 | 聯系我們 | 注冊 |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首頁 > 分支機構 > 中藥材倉儲分會 > 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

中藥材采收的一般原則

發布時間:16-12-02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利用傳統的采藥經驗,根據各種藥用部位的生長特點,分別掌握合理的采收季節是十分必要的。在采收中藥時要注意保護野生藥源,計劃采藥,合理采挖。凡用地上部分者要留根,凡用地下部分者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輪采;輪采地要分區封山育藥。動物藥類,如以鋸茸代砍茸,活麝取香等都是保護野生動物的有效辦法。
    (一)植物藥類
    不同的藥用部分,采收時間也不同。
    1.根及根莖類一般在秋、冬兩季植物地上部分將枯萎時及春初發芽前或剛露苗時采收,此時根或根莖中貯藏的營養物質最為豐富,通常所含有效成分也比較高,如牛膝、黨參、黃連、大黃、防風等。有些中藥由于植株枯萎時間較早,則在夏季采收,如浙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參等。但也有例外,如明黨參在春天采集較好。
    2.莖木類一般在秋、冬兩季采收,如關木通、大血藤、首烏藤、忍冬藤等。有些木類藥材全年可采,如蘇木、降香、沉香等。
    3.皮類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時樹皮養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層細胞分裂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剝離,傷口較易愈合,如黃柏、厚樸、秦皮等。少數皮類藥材于秋、冬兩季采收,如川楝皮、肉桂等,此時有效成分含量較高。根皮通常在挖根后剝取,或趁鮮抽去木心,如牡舟皮、五加皮等。
采皮時可用環狀、半環狀、條狀剝取或砍樹剝皮等方法。如杜仲、黃柏采用的“環剝技術”,即在一定的時間、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將離地面15—20cm處向上至分枝處的樹皮全部環剝下來,剝皮處用塑料薄膜包裹,不久便長出新皮,一般3年左右可恢復原狀。
    4.葉類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開花前或果實未成熟前采收,如艾葉、臭梧桐葉等。少數藥材宜在秋、冬時節采收,如桑葉等。
    5.花類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開后采收,開放過久幾近衰敗的花朵,不僅藥材的顏色和氣味不佳,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會顯著減少。花類中藥,在含苞待放時采收的如金銀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開時采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開時采收的如菊花、西紅花等;紅花則要求花冠由黃變紅時采摘。對花期較長,花朵陸續開放的植物,應分批采摘,以保證質量。有些中藥如蒲黃、松花粉等不宜遲收,過期則花粉自然脫落,影響產量。
    6.果實種子類一般果實多在自然成熟時采收,如瓜蔞、梔子、山楂等;有的在成熟經霜后采摘為佳,如山茱萸經霜變紅,川楝子經霜變黃;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實、青皮等。若果實成熟期不一致,要隨熟隨采,過早肉薄產量低,過遲肉松泡,影響質量,如木瓜等。種予類藥材須在果實成熟時采收,如牽牛子、決明子、芥子等。
    7.全草類多在植物充分生長,莖葉茂盛時采割,如青蒿、穿心蓮、淡竹葉等;有的在開花時采收,如益母草、荊芥、香薷等。全草類中藥采收時大多割取地上部分,少數連根挖取全株藥用,如細辛、蒲公英等。茵陳有兩個采收時間,春季幼苗高6~ 10cm時或秋季花營長成時。春季采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的習稱“茵陳蒿”。
    8.藻、菌、地衣類不同的藥用部位,采收情況也不一樣。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質量較好;馬勃宜在子實體剛成熟時采收,過遲則孢子散落;冬蟲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散時采挖;海藻在夏、秋兩季采撈;松蘿全年均可采收。
    (二)動物藥類
    動物藥因不同的種類和不同的藥用部位,采收時間也不同。大多數均可全年采收,如龜甲、鱉甲、五靈脂、穿山甲、海龍、海馬等。昆蟲類藥材,必須掌握其孵化發育活動季節。以卵鞘入藥的,如桑螵蛸,應在3月中旬前收集,過時蟲卵孵化成蟲影響藥效。以成蟲入藥的,均應在活動期捕捉,如土鱉蟲等。有翅昆蟲,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時捕捉,以防逃飛,如紅娘子、青娘子、斑蝥等。兩棲動物如中國林蛙,則于秋末當其進入“冬眠期”時捕捉;鹿茸需在清明后45~60天(5月中旬至7月下旬)鋸取,過時則骨化為角。對于動物的生理、病理產物,應在屠宰時注意采集,如麝香、牛黃、雞內金等。
    (三)礦物藥類
    沒有季節限制,全年可挖。礦物藥大多結合開礦采掘,如石膏、滑石、雄黃、自然銅等;有的在開山掘地或水利工程中獲得動物化石類中藥,如龍骨、龍齒等。有些礦物藥系經人工冶煉或升華方法制得,如輕粉、紅粉等。

更多知識信息,請聯系中倉協中藥材分會秘書處獲取。

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京ICP備12033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5993 Copyright ? 2008—2015 cawd.All Rights Reserved
主辦單位: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聯系電話:010-63360311 E-mail:cawd@cawd.org.cn
技術支持: 北京原創先鋒 網站建設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公眾平臺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