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貯存養護新技術漸熱:產業告別粗陋走向精細
發布時間:16-12-02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如果以藥材銷售額1億元計算,發霉、蟲蛀、掉秤等損耗約在300萬~500萬元左右,中藥材合理倉儲、養護形勢緊迫。”中國倉儲協會中藥材倉儲分會常務副會長王春錄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中國中藥材物流大會”上說。
中藥材質量標準趨嚴
中藥材養護貯存成為熱點話題。今年5月,商務部發布《全國中藥材流通基地規劃建設指引》(簡稱指引)。按照文件精神到2020年,我國將在收購量達到2萬噸的主要道地藥材產區建立25個物流基地,建立70個中藥材集中倉儲庫房。倉儲庫房將集質量檢測、前加工、包裝、養護、可追溯為一體。2014年,中國倉儲協會起草《中藥材氣調貯存養護技術規范》,經過掛網征求意見、修訂等程序,在本次會上發布報批稿。
由于中藥材大部分為藥農分散種植、交易,過去為防止中藥材霉變、防蟲蛀多采用硫磺熏蒸,給中藥材帶來了不安全隱患。2015版《中國藥典》特別重視中藥材質量安全,增加了4個中藥安全性的技術指導原則,增修訂了7個與安全性相關的檢測方法,特別是在2010年版基礎上,對部分品種標準分別增加了二氧化硫殘留、重金屬殘留、農藥殘留、黃曲霉毒素等檢測。
據了解,我國每年中藥材的物流總量約1700萬噸,其中大宗中藥材與貴細、毒麻限劇中藥材占8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藥材物流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依然存在產地加工與包裝、倉儲設施分散落后,現代養護技術匱乏,中藥材物流集約化、標準化、現代化水平較低,服務功能不完善等問題。為此,商務部發文要求從中藥材產地加工基地建設、規范中藥材包裝、建設集中倉儲配送網絡、推廣應用現代物流管理與技術、完善中藥材專業市場的配套物流服務功能、做大做強中藥材倉儲物流企業六個方面加快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近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商務部都出臺文件禁止中藥材硫磺熏蒸,國家總局加大了飛行檢查力度,對藥農和流通企業的觸動非常大,收購大戶和流通企業越來越重視中藥材質量。”安徽方敏藥業副總經理任東升說。
記者看到,《中藥材氣調貯存養護技術規范》對藥材倉儲提出的要求非常嚴格具體,對環境中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都有明確規定。
貯存養護新技術受捧
據了解,硫磺熏蒸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主要實施對象是藥農、收購大戶或中藥材流通企業。甘肅定西市科技局局長高占彪說,藥材從地里采收后一般經過三五個月賣給收購大戶,收購大戶再轉賣給流通企業。然而,由于藥材種植有大小年之分,趕上種植大年,藥材過剩,價格低廉,藥農就會出現賣不掉或惜售現象,存儲時間延長,為防止發霉生蟲就會采取硫磺熏蒸,收購大戶也是如此。流通企業收購的中藥材往往是已經硫磺熏蒸過的,流通企業在存儲過程中也存在熏蒸行為。近年來,二氧化硫殘留成為我國中藥材一個隱痛,在出口中屢屢遭遇大量退貨。
在“第二屆中國中藥材物流大會”會場外面,提供中藥材貯存養護技術的君安百合公司帶來了他們的養護產品。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氣調養護技術可以用于藥材任何大小的堆垛,用五層聚乙烯共擠膜密閉封存,藥材堆垛中加上氣調劑,通過化學反應降低密封堆垛中的氧含量,提高二氧化碳和氮含量從而實現殺菌、滅蟲、防霉。在流通中公司還可提供能存儲30公斤藥材的密封箱,便于密閉流通,氣調養護技術的保質期是兩年。“由于國家禁止中藥材硫磺熏蒸,氣調養護技術已經越來越受到認可,現在即使沒有政府補貼,藥農和流通企業主動進行中藥材養護的也越來越多。”他說。
據了解,氣調貯存養護技術去年在我國黨參主產區甘肅隴西試點受到熱烈歡迎。隴西黨參經歷過劇烈的市場波動,高位時每千克黨參120元,去年價格大跌時,18元每 千克也不好出手,如果貯存養護不當,藥農損失更大。在這種情況下,隴西政府投入引導資金在全區推廣氣調貯存養護技術,讓藥農嘗到了甜頭。
目前,氣調貯存養護技術還屬于一個新興的領域,中藥材養護從粗陋走向精細尚需時間。在大會上就有中藥材客商表示,養護產品價格偏貴,制藥企業對于中藥材采購價格十分敏感,提高成本恐怕承受不了。
事實上,該技術成本并非高不可攀。硫磺熏蒸1千克藥材的成本雖然僅有一分錢,但要人工倒垛,人工成本為每千克0.05元,水分散失約2%,耗損費約每千克1.30元。而采用氣調技術,不用倒垛,無水分散失。目前,市場上有硫無硫藥材的差價在10元/千克左右。總體核算,采用氣調技術養護藥材還是比原來硫磺熏蒸的合算。
王春錄希望中藥生產企業嚴把中藥材采購關,只有藥廠不采購劣質藥材,拒絕熏硫藥材,才能真正倒逼種植戶和藥材商重視藥材的貯存與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