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亟待建立
發布時間:16-12-02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原巡視員溫再興長期關注藥品流通領域建設,他多次參與相關協會組織的調研活動,在調研中發現,我國中藥材流通基本處于“小、散、差”的狀態,遠遠落后于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存在倉儲設施落后、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低等多個突出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就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相關問題專訪了溫再興。
溫再興認為,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不斷采取措施嚴厲打擊中藥材制假售假行為,但收效甚微,根本的原因在于中藥材傳統落后的流通方式沒有改變。加快建立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從流通的組織方式、倉儲物流設施建設、養護技術、管理法規與相關標準等方面實行根本性的變革,是推動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級政府必須承擔的責任。
記者:您為何關注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能否介紹一下相關背景,現在我國中藥材流通體系存在哪些問題?
溫再興:中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和文化瑰寶,為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特別是在當前國家大力發展大健康事業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中藥材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有1200種,每年全國種植的中藥材產量200多萬噸,每年中藥材的物流量約1700萬噸。其中,年產量在1000噸以上的大宗藥材及貴細藥材、毒麻限劇藥材有236種,占中藥材物流總量的80%以上。
長期以來,中藥材種植以農戶為主體,中藥材流通以專業市場為主渠道,個體商戶及中小企業是專業市場的經營主體。我國中藥材流通基本處于“小、散、差”的狀態,遠遠落后于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存在六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倉儲設施落后,多數中藥材儲存在農戶與個體商戶的民房;二是中藥材初加工與包裝技術落后,不便儲存與信息管理;三是中藥材物流的集約化規模化程度很低,經營分散,集中度不高;四是儲存養護技術落后,中藥材違規使用硫磺與磷化鋁熏蒸的現象比較普遍;五是中藥材物流標準體系不完善,行業管理不到位,流通效率低;六是中藥材制假售假嚴重,染色摻假甚至以假充真,已經嚴重影響到中藥的療效與人們的生命健康,危害到我國中醫藥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近兩年國家相關主管部門曾組織有媒體參加的專業中藥材市場暗訪檢查組,發現中藥材增重染色和摻假摻雜,甚至以假充真、銷售被提取過的藥渣,手段五花八門,情況觸目驚心。此外,有關部門還多次對中成藥廠開展檢查,也查獲一些廠家在生產中使用不合格的藥材,這些問題的存在給群眾用藥帶來極大危害和隱患,必須引起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記者:針對中藥材流通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商務部在內的國家相關部委已經出臺了系列舉措,您如何解讀評價這些政策?
溫再興:中藥材的安全狀況直接關系到藥品的安全,保障藥品安全必須首先保障中藥材的安全。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不斷采取措施嚴厲打擊中藥材制假售假行為,但收效甚微,根本的原因在于中藥材傳統落后的流通方式沒有改變,上述的問題難以徹底解決。因此,加快建立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從流通的組織方式、倉儲物流設施建設、養護技術、管理法規與相關標準等方面實行根本性的變革,是推動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必須承擔的責任。從近期發布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到,國家有關部門正在采取措施推動建立中藥材產地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包括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我認為是很重要和迫切的,這些政策措施有望破解中藥材的質量安全問題。
4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個部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國家商務部是主管商貿流通的部門,承擔規劃中涉及的發展目標主要是:到2020年中藥材現代生產流通體系初步建成;流通環節中藥材規范化集中倉儲率要達到70%。涉及的主要任務是:構建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完善中藥材流通行業規范。一是完善200種常用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建立中藥材包裝、倉儲、養護、運輸行業標準,為中藥材流通健康發展夯實基礎;二是建設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在中藥材主要產區、專業市場及重要集散地,規劃和建設25個集初加工、包裝、倉儲、質量檢驗、追溯管理、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配送于一體的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三是建立中藥材從種植養殖、加工、收購、儲存、運輸、銷售到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推動中藥生產企業使用源頭明確的中藥材原料。
在2014年底,商務部就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商辦秩函[2014]809號),指導推動各地建立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促進中藥材流通現代化,提升中藥材質量安全保障能力。近年來,商務部積極研究推動加快建立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爭取財政部支持,利用中央財政資金推動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目前已實施兩批共11個省市區進行試點,計劃在三五年內實現覆蓋全國的流通追溯網絡。此外,開始制定中藥材倉儲物流建設的標準,前不久發布了《中藥材倉儲管理規范》和《中藥材倉庫技術規范》兩個標準。
商務部的文件提出了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六項主要任務:一是建設中藥材產地加工基地,即在大宗中藥材主要產區建設集約化、規模化的產地加工基地,以專業、規范的中藥材干燥處理等技術提升中藥材品質;二是規范中藥材包裝,引導藥農和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在產地加工基地實行統一規范包裝,在包裝標識中記錄中藥材種植、交易主體與中藥材質量等相關信息,形成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的信息源頭;三是建設集中倉儲配送網絡,建設以主產區集中倉儲為主、銷區中轉倉儲為輔,產區倉儲與產地加工包裝基地相結合、銷區倉儲與交易市場相配套,輻射全國的集約高效的中藥材倉儲配送體系;四是推廣應用現代物流管理與技術,對中藥材交易主體與加工包裝、入庫驗收、儲存養護等各方面各環節的信息實施電子化管理,消除磷化鋁、硫熏蒸現象,推廣應用氣調養護、低溫養護等先進適用的儲存養護技術和方法,保障中藥材的品質與安全;五是完善中藥材專業市場的配套物流服務功能;六是做強做大中藥材倉儲物流企業,鼓勵通過收購、合并、參股等多種兼并重組的方式,實現中藥材物流的跨區域、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記者:對于建立健全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您個人還有什么建議?互聯網如何與中藥材行業更好地融合?
溫再興:建立健全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實現全產業鏈的質量安全追溯和高效率的保障體系,對于我國中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并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特別是主產地政府高度重視,把中藥材現代倉儲和物流建設項目納入重點支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進,除了吸引社會投資,還應包括必要的政府財政支持,比如對參與使用氣調養護技術的中藥材農戶商戶給予適當補貼,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實施這一政策,是很有遠見的。
目前,我國現代信息技術、中藥材氣調養護、冷藏保質技術的發展及集中倉儲與管理模式的成熟,已經為改變傳統中藥材物流方式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先進的氣調養護技術能夠有效解決中藥材發霉、蟲蛀和質量保證問題,避免硫磺熏蒸等不安全的行為,而且為發展中藥材電子商務與遠期交易、開展中藥材擔保融資等創造條件。我看到一些地方正在積極推廣這一先進技術,實現中藥材從種植基地或收購環節開始,進行初步加工,烘干包裝,進行氣調處理,入庫儲藏,效果非常顯著。下一步,在氣調養護的基礎上,再實施中藥材流通追蹤溯源及打造道地藥材編碼,可以實現中藥材“來源可溯,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從產地到市場再到使用終端全鏈條質量可控,達到道地藥材優質優價,防偽打假,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當前,在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現在互聯網正不斷與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融合,當然也包括中藥材行業。我希望有關商務主管部門要拓寬思路,勇于探索創新,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統籌規劃,在集約化產地加工基地、倉儲基地建設等方面提供財政支持和其他幫助,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加快道地藥材現代物流的發展,為中醫藥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我在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要結合當地實際,落實好國家相關部門對中藥材種植、生產和流通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并繼續給予地方財政支持;二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進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鼓勵支持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的倉庫設施,繼續推廣采用先進的氣調儲存養護技術與低溫養護技術;三是在道地藥材主產地建設集約化、規模化的初加工與包裝基地,集中統一加工(烘干)與包裝,建設以包裝件為載體、氣調養護和防偽追溯技術為保障、以集中倉儲為終點的中藥材全程質量監控與追溯系統;四是鼓勵有條件的中藥材物流企業可以自主投資或者整合社會資源,發展全國范圍內從產地到銷地的網絡化、一體化物流服務。